活動日期:主要活動日期為96年8月25日至27日共計三天。
活動內容:
8月25日 pm3:00-10:00舉辦嘻哈嗆嗆滾 街舞大戰
8月26日 pm3:00-10:00舉辦現正流行的 狂暴聖音-聖音戰場 樂團演出
8月27日 pm1:00-7:00進行中元普渡祭典、化粧踩街遊行
晚間7點晚會正式開始,至8:30進行點燈及搶孤儀式;9點後進入活動最高潮的32隊全國國際豎孤棚比賽,第一名獎金高達30萬元
豎孤棚地點:本鎮東門古城外側空地。
搶孤、豎孤棚緣由:
恆春自設縣前即有搶孤活動,唯日據末期戰爭之故禁止舉辦大型活動;直至民國四十年左右以舉辦三年、停三年方式恢復舉行,期間亦曾間斷舉行至民國七十年恢復迄今,足見恆春『搶孤』活動流傳甚久。
據聞自清代沈葆楨廣招中原人士來恆春開墾期間,許多單身者歿逝後因無人祭拜,恆春居民即於每年中元普渡時集資準備祭品代為普渡,以期逝者帶給恆春地區居民平安,祭拜後之祭品或稱孤品,如雞、鴨、魚、各式發糕、果品、瓜果等就用以救濟鄰近地區生活較窮困的民眾,久而久之,每年恆春鎮中元普渡後就會出現爭相領取祭品的人潮而逐漸形成風氣,這項舊制沿襲數年之後,因引來大量人潮而頻頻發生糾紛、爭搶祭品,更有互毆事件,為此有人提議,乾脆將祭品集中一處,於中元祭典結束之後開放爭搶,這種活動在當時就被稱為搶孤。
此外,林豪修在「澎湖廳志」中也有一段描述,澎人最喜祀孤,澳中必推一、二人為頭家斂錢做會,延道士五人作道場功果,或三晝夜、或一晝夜,每道場至夜必放燄口祭齒,又有破地獄、押鬼門之名,總謂之普渡,其陳設餅粿時果諸品,又有豬羊禮各色,先將方棹搭起高台丈餘,置祭品,祭畢,任人攘攫搶奪,以為戲樂。其強有力者,每多獲焉,甚至互爭互歐,在台上跌下時有傷亡,實為惡風。
在清光緒五年,為嚴防意外,改良後的「搶孤」是由四根丈六(約十公尺)的原木,其上為置放祭品的孤棚,原本上則塗滿易滑的黃油,欲搶孤者則由當地人士組成四隊,但以鎮外鄰里隊伍優先,超過四隊再抽籤決定。本鎮所辦的「搶孤」及「豎孤棚」活動也完全遵照古俗;豎四根三丈六的原木代表恆春東、西、南、北四座古城,報名競逐的隊伍也以恆春外圍村里為主,完全符合當時「搶孤」流傳的規則
。
=====================================================
安琪拉拉也要去參加,是去參加啦啦隊啦!!!第一次要去現場參觀很興奮耶!!!這次要幫朋友的南灣隊加油!